近年來,住人集裝箱的使用越來越廣泛,可是也存在一些問題。要想完成住人集裝箱的產業化存在的問題是“地”而不是“房”。
關于“住人集裝箱”現象,從不同角度看,會得出不同的點評。有人會聯想到不發達國家的城市窮戶窟,感慨于中國社會加劇的貧富分化,由此得出“社會不和諧”的聯想;有人會從“逼著百姓不得不住住人集裝箱”著眼,生出一種“高房價十惡不赦”的悲情心態……這些,當然是可以了解的本能反響,可是我卻覺得,住人集裝箱的真實看點,并不在于“住”,由于無論是處理“好不好住”的物質問題,仍是調節“住與不住”的心理問題,都不是什么難事。真實比較難的,仍是與住相關的“地皮”上。
怕住在集裝箱里冬冷夏熱,可以用加厚四壁和箱頂的方法來處理,再加上空調等電器的彌補,不好住的問題可大大緩解。更要害的是,不用說租一個十幾平方米的住人集裝箱每天只需幾元,即使買一個,也只需1萬多元。這樣的價格,關于窮戶都不會形成障礙。而真實的難題在于,在一個流動人口動輒數百萬的大城市,假如對住人集裝箱的需求真的不斷提高,商場本錢也看好這樣的商機,地皮怎么辦?究竟,批量生產的住人集裝箱不是問題,放在哪里才是問題。
也像誕生“地王”那樣,用招拍掛的方法來處理住人集裝箱用地問題嗎?那集裝箱的住人本錢,恐怕與商品房所差無幾了;自己買個住人集裝箱,見縫插針地擺在街頭巷尾?城管能答應嗎?最后的方法,就只剩下租地處理了??墒?,零零星星的租地擺放還不引人注意。假如住人集裝箱發展到成街連片,豈不又成了新的“城中村”?出租者能承擔社會管理的責任嗎?
集裝箱雖說不能叫房,可是只要住了人,就無法脫節住宅面對的諸多困擾。而所有的困擾集中到一點,便是目前還很難找到一個公共管理與商場的平衡點——政府舍不下的東西太多,而本錢又要依照商場的規律運行?;诖?,對住人集裝箱喝彩也好,貶低也罷,那東西都不過是個“集裝箱”算了。